原创日本19年19个诺贝尔奖,中国差在哪,是教育还是经济?

时间:2019-10-14 10:32:47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导读:本文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网友投稿,经过守信的反义词是什么编辑发布关于"原创日本19年19个诺贝尔奖,中国差在哪,是教育还是经济?"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日本19年19个诺贝尔奖,中国差在哪,是教育还是经济?

原创日本19年19个诺贝尔奖,中国差在哪,是教育还是经济?

诺贝尔奖陆续揭晓。

尤其是今年日本摘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消息,再次刺激国人。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再次被摆在桌面上,去年的《18年18个诺贝尔奖,日本到底凭什么?》的旧闻换换数,变成《19年19个诺贝尔奖,日本到底凭什么?》的新闻充数,堂而皇之地再次被热议,毫无违和感。

不用打开看,大概率是又把教育模式等问题再次拉出来批判一番,全是类似中国孩子填鸭式教育、日本兴趣教育等等之类的对比言论,在教育模式不同的问题上,差异自然是存在的,但是将日本近年来诺贝尔奖井喷,全归功于教育模式,会长认为,有失偏颇,没有抓住重点!

日本近年来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不菲,我们得承认;日本在教育和科研上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我们也得承认。

但是并不是看到差异点就认为是该学习的,这是完全错误的。

分析问题看根本,会长一直坚持要用科技和金融的角度看世界。

我们先来看日本近些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列表:

原创日本19年19个诺贝尔奖,中国差在哪,是教育还是经济?

粗略浏览便可发现问题的关键,日本这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基本都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所取得的。

今年获诺奖的吉野彰,今年71岁,他的科研成果“现代锂离子电池”是在1985年完成的,当时他37岁。

去年获诺奖的本庶佑,今年77岁,他的科研成果“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是在1992年发现的,当时他50岁。

2016年获诺奖的大隅良典,今年74岁,他的科研成果“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是在1990年完成的,当时他45岁。

以此类推,日本的其他诺奖获得者,不论是年龄、科研成果取得的年代,基本也都是这种情况。

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发现到走向工厂批量生产,再到社会普遍认可,最后到获得诺奖,大概就是需要一个30年的周期。

比如中国的屠呦呦获得诺奖的“发现青蒿素”,正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获奖是在2015年,这是一个时间周期问题。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说近年来日本诺奖的获得只是因为教育模式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这些诺奖获得者以及他们的科研成果在时间上,集中爆发在一个时间段?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经济。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战后日本经济经过高速发展阶段,使国民收入倍增,这导致在科研经费上大幅增加,进而推动科研成果的密集出现。

所以我们大胆推测,经济发展水平积累和诺贝尔奖数量成正比。

会长简单做了一个表格对比,大家看下:

原创日本19年19个诺贝尔奖,中国差在哪,是教育还是经济?

国家经济实力为科研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是科研发展的坚实后盾!

我们要庆幸的认识到,当国家经济实力不济的时候,所有人都为了填饱肚子而奋斗,哪有多余的精力去搞科研?

说句低俗的话,饱暖思淫欲,那你觉得科研这事和“饱暖”以及“淫欲”比,哪个优先级更高呢?

二战之后国家一穷二白,改革开放之前,经济状况如何大家心知肚明,后来总设计师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鼓舞了人心。

这也导致了一定的拜金主义,这是必然的,为什么?

穷怕了!

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大家对经济的敏感度就没那么高了,比如以前大家极力推崇“万元户”,现在还有人提吗?以前能买件的确良的衬衣那都是能过年的高兴事,现在呢?买个爱马仕的包开心也就那一会儿了吧。

这就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从改革开放后,到经济复苏,中国真正的经济走上高速发展的时间才不过30年;中国高考恢复后,能够完整接受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的完整教育流程的时间,也不过30余年;中国全面与世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接轨的时间也不过30年时间。

如果单单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现在的中国恰如八十年代的日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现在的科研实力正当时!

目前国际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最重要的WFC指数。

我们就拿WFC指数来说话。

2014年12月公布的当年统计数据是:

美国自然指数排第一,18643;

中国第二,5206;

德国第三,4070;

4到10位,分别是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韩国。

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和美国硬刚的俄罗斯并不在前十之列,可以看出美国科研实力仍然非常强大的,指数上是中国的3.6倍,但中国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达到德国的1.3倍,日本的1.5倍!

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统计,跟2014年12月的数据相比,刚好过了半年。仅仅半年时间,中国的自然指数又从5026变成了6318,增长了25.7%;与此同时,美国的自然指数从18643变成了17448,下降6.4%;德国从4077变成了3939,下降了3.4%。

仅仅半年,美国对中国的比例就从3.6%缩小到2.8%,中国对德国的比例从1.3%扩大到1.6。

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国庆刚过,我国的核武器发展蒸蒸日上,大家可能忘了,美国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法国是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用了近4年。

中国呢?只用了2年零8个月!

我们发展的起点晚我们承认,但是我们的速度快!

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都快。

口说无凭,目前中国有哪些行业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呢?

目前,中国在水力发电、风力发电、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煤炭火力发电、核聚变、高速铁路、航天科技、超长桥梁、超长隧道、超高层建筑、地铁硬件、磁悬浮铁路行以及超级计算机技术、核子技术、航空技术,甚至是5G通信等领域,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中国的科技加速已经超越了日本,这也引起了日本的高度重视。

201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过一个报告,总结下来,其主要内容和结论是:在2013年,中国的科技投入已经超过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技投入国。

经过这么多年的经济积累,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大大提升,有更多的科研人才开始专注到科研领域中,从科技人才总量上来看,到2014年,中国已经有152万多人,美国则是125万人。

科技发展不仅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起跳的过程,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从以上的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科研虽然起点低、启动晚,但是我们的发展速度快,目前已经后来居上!

以往我们看到其他国家的科研成果后羡慕不已,现在中美贸易大战也无法撼动华为在5G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我们中国人的腰杆挺起来了;以往我们只能眼看着其他国家获得诺奖,现在慢慢地我们也在自然科学领域有了诺奖的突破,这就是好的开始,这也是中国科技长期积淀的厚积薄发的开始!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预测,目前中国所研发的科研成果,可能就是未来10年后甚至20年后的诺奖主力!

不要仅仅盯着教育模式的差异猛烈抨击,以前中国的家长对孩子一刀切式的填鸭式教育是为了孩子成材,毕竟孩子的未来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你看家长给孩子高考填报志愿就知道了,最开始是农业热潮,只要能进农业类院校都能有个好前程;后来改革开放了,开始了一波经济热,金融、会计成为首选;近些年来科技热,计算机、人工智能又大行其道,这不就是教育跟随经济发展的最好证据?

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们的思想也改善了,现在你看,从胎教开始,到幼教就开始少儿编程,一个周末跑好几班,什么英语、围棋、绘画、舞蹈,都得给办上,生怕自己孩子素质输在起跑线上。

这就是好兆头,中国家长们不再一根筋地死盯学习成绩了,为什么?因为经济发展了,再不济给孩子送到国外去就得了,不必死盯着高考这一条路了!

教育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可以带来教育的进步。

香港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前些年,得益于香港金融特区经济发展,享受了中国近40年的发展红利,香港可以聘请全世界最有名的教授到香港的高校,所以香港的高校世界排名都很靠前。但是香港的教育并没有为香港带来持续的经济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比较有底气的说,教育和经济的关系,一定是经济发展在前!

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保持了30年,中国的科研实力正在急速积蓄力量,中国的未来正从现在开始觉醒。

敢不敢和会长打个赌,最早10年,最晚20年,未来的诺奖,必将是中国的天下!

等着看吧,未来的世界,必将是中国领跑!

如有启发,欢迎转发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zhongyingyu/16592.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