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德国的教育,再富也要穷孩子。

时间:2020-08-02 09:55:03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甘肃省张掖市

导读:本文是由甘肃省张掖市网友投稿,经过叶公心里的病打一动物编辑发布关于"原创德国的教育,再富也要穷孩子。"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德国的教育,再富也要穷孩子。

原创德国的教育,再富也要穷孩子。

作者 林水洲

在儿子的书房里,看到一份资料,在德国,提倡再富也要穷孩子。这个理念值得我们思考。他们认识到,到一个贫穷的国家或地区过上一段艰苦的生活,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了解。这是当今每个德国城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修课。

在德国,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学生利用假期万里迢迢来到南美洲和非洲,在这项独特的体验中接受锻炼。这项活动的宗旨既不是出国旅游,也不是勤工俭学,而是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活动的一切费用均由自己出,是名副其实的自己掏钱“买苦吃”。

众所周知,德国属于世界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国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很难适应社会,免不了要吃亏走弯路。

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就吃些苦,摔打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在德国,许多有钱人已经认识到,坐拥万贯家财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让年轻人轻易得到巨额财富,就有可能将他们推向堕落的深渊。

基于这种认识,很多依靠自己奋斗成为富豪的德国企业家改变了子承父业的观念,纷纷表示不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子孙,而是将绝大部分或全部财产都捐给慈善事业。

绝大多数子女对其父母的这种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他们认为,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父母有处置的权利。作为子女,不应该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遗产。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可能会和父母一样干的好,甚至更为出色。他们相信真正的幸福来自自己的成功。

德国是怎样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在此期间,孩子不需学算术,也不需要背课文,但必须学会基本生存技能。一些德国家长告诉记者,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要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了解基本的社会秩序,比如如何看红绿灯过马路,懂得什么是违法的事情;参观消防局,向消防员学习灭火和如何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跟着老师去坐公共汽车和地铁,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以及爸妈和老师的电话号码;跟着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价廉物美的商品,3年后,孩子们就具备了初步的生存能力。

进入小学后,学校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也逐渐走向“课程化”。在各年级的课程表上,都安排了丰富的生活技能课。比如烹调、洗衣、收纳、缝纫、养花等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有意思的是,很多生活技能课还会邀请在某一方面擅长的家长来讲课。平时,老师还会布置“特殊家庭作业”,比如骑自行车,鼓励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会这些基本能力。如果孩子通过了专业老师和交通警察的考核,就可获得“小海马”等技能证书。这也意味着学校更鼓励孩子自立生活,只要离家不是太远,就希望他们自己步行或骑车上下学。

小学生们每年暑假的“必修课”还有野营旅行,通常为期一周。野营的重点是感受自然。老师们会这样告诉家长:让孩子自己准备随身物品,指导他们备好常用药品,不带电子游戏机。学校会给所有孩子上保险,因此家长们不会很担心。在中学阶段,学校开设的各种生活技能课范围更加广泛,也比小学的更加专业,比如增加了维修、电工、木工、种植等。

德国几乎每所中学都有生活技能培训区。比如柏林一所中学的维修室里,仅工具就有数百种,从传统工具到现代化工具,木工、瓦工、钳工、焊工应有尽有。维修室里还有几个区域,有多个模拟修理间,比如汽车维修、电器维修等。孩子们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学分要求来选择课程。

为了锻炼生存能力,学校还要求中学生平时必须兼职工作。德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孩子上初中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等,家长会相应付给孩子“报酬”。他们还得在社区或企业找些简单的工作,积累社会经验,修满学分到了高中,学校则要求孩子必须有3个月左右的社会实习经历。一些德国中学还特别组织“生存能力考验”活动,让学生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循序渐进的生存能力锻炼,让德国孩子从中学毕业起,就能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立足社会。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zhongyuwen/45008.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