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时间:2019-11-07 09:28:25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山西省孝义市

导读:本文是由山西省孝义市网友投稿,经过陡然的近义词编辑发布关于"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编辑、撰文、采访:E+

插画:黄焖Jimmy

视觉:aube

新媒体人的28岁

相当于普通职人的50岁

离我27岁生日还有一周的时候,公司里新来了个99年的实习生。我花了半分钟才算出,他在上大三。

“天哪,我大三的时候……”在我感慨一句之后,旁边94年的同事接话:“中国还是计划经济呢吧。”

做新媒体的都这么刻薄。

虽然对我来说,“感到老了”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体验。当我在网上注册填写生日时,年份的下拉菜单需要往前翻得越来越久;当我已经看不懂新英雄的技能,也懒得体验时;当我用回家睡觉而不是出去喝酒来庆祝时,我知道我老了。

这些时刻就是温水,让我逐渐适应“变老”。

过了25岁以后,每年都会有一次大型年龄焦虑爆发,通常的契机是生日。

但这次与众不同,因为有个朋友在生日时对我说:你知道吗?其实27岁生日代表着你已经在世间活了27个年头,开始第28年了。

“什么?我以为27岁生日不是指开始过27岁吗?”我问。

“不,27岁生日庆祝的不是开始,而是27岁结束。”她说。

意识到这个常识后,我彻底崩溃了,之前的我是无知且快乐的,做好了“迎接”27岁的准备,但现在,我的人生好像突然被偷走了一年,我莫名其妙就28了。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这实在令人恐惧,众所周知,新媒体人的28岁相当于普通职人的50岁。我已经逼近退休年龄,但并没有资深的经验。

于是,99年的实习生和这个可怕的事实导致了我,一个新媒体行业中老年基层员工的2019年度年龄焦虑,正式地拉开了序幕。

变成专家or管理者

或被淘汰

如果走向顺利,一个普通人的职场生涯大概可以概括成一座金字塔: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人们在顺着金字塔往上爬的同时,后面还有一个叫做“年龄”的怪物在追赶你,它不成文地规定着,你只能在每一层待有限的时间。35岁似乎是个分水岭,到了35岁以后,那些还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从基层员工转型为“专家”或“管理者”的人们,就被世界抛弃了。

所以,职业对于年龄焦虑来说就像催化剂一样。每一个30岁左右的职场人都担忧着:自己以后还能做什么?被更便宜又好用的年轻人淘汰之后该怎么办?

青春这碗饭,我到底还能吃多久?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我们所在的行业

焦虑不分年龄

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我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比模特还短。因为行业对从业者的需求迭代很快,永远用最新鲜的那一茬韭菜。

对于那些有文字理想的人来说,新媒体工作是很消耗自身的。因为做的并不是实在、隽永的内容,而更像网红店,潮来潮去,最后什么也不剩下。我们整天赶浪潮,大概正因为自己没有海。

某种程度上,新媒体就像流量爱豆一样,吃青春饭,而那些报道记者,就是实力派演员。

同理,眼下能吃这碗青春饭,是因为社会能够暂时容忍你处于年轻的、技不如人的阶段。这种容忍当然是有年龄限制的,看看人们怎么看待一个30岁、40岁仍然拿不出作品的流量明星就知道了。

如果你不能在这个“容忍区间”里变得有实力,从“新媒体小编”转型成“文字工作者”,怎么办?而且细想想,这个转型时间就只有几年而已。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入行门槛低,朋辈压力大,一个有网感的大二实习生上手了,流量很可能不比你差。至于经验积累就更复杂了,很多人大学期间就在经营自己的号,一毕业已经是个两三年经验者了。比如,我的同事——已经在8个公众号实习过的97年老前辈——小猪。

我问小猪:“你有年龄焦虑吗?”

心里想着:“你有个屁,你也配?”

小猪说:“有啊!我过20岁生日时特别有感触,从19到20这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你应该明白吧?”

我说:“我明白,但我可能不太记得了。”

她说:“我今年都22了,离初老没几年,更紧张了。”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很真诚,于是我按住了想揍她的手,继续问:“你紧张什么呢?”

她说:“马上就会有比我年轻的新实习生过来,如果 ta 比我强的话,我就会很焦虑。比我年纪大的人厉害,我还能解释成‘是因为人家花了那么多时间’,但是小孩子很厉害,我就没办法说服自己了。”

我问:“那如果 ta 比你弱呢?”

她说:“那就平衡多了,果然还是小屁孩儿一个。”

小猪的话又证实了一件事情,即大家都默认:在职场上,能力和年龄是成正比的。如果你到了一定年龄,却没有练就出一定水平,就只能被年轻人替代。

但我们都看得到却不想承认的现实趋势是,比你年轻的人,大多还比你厉害。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我们所在的年龄

焦虑不分行业

我忍不住怀疑,职场真的这么偏爱年轻人吗?这到底是我们的臆想还是事实?是所有行业都这么残酷吗?还是只有新媒体如此?

而身边的朋友们给我的答案是:“所有行业都如此。”

“我们终将会被‘便宜又好用’的人代替。

——Carrie,运营,93年

我的大学同学 Carrie 从毕业到现在换过四家公司,一直在做运营。她说这行的晋升道路很简单,运营专员-运营经理-部门主管,如果不能在30岁时做到管理层,那就一定要转行了,运营是绝对待不下去的。

Carrie 还举了一个很直接的证据:“我们招聘的时候会直接筛掉90年之前的,你对于互联网的反应能力不行了,对95、00后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敏锐,这鸿沟根本就不是做调查、看资料做功课能补上来的。况且,这个年岁真有本事的人谁还通过投简历找工作?即便你是真有本事,我们也没有那个时间成本去试错。”

之前 Carrie 的小 leader 开掉了一个组里资历比较老的男同事,之后找 Carrie 和另外几个组员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开掉那个老同事,同时也有抚慰他们之意。

“但在我们听来,leader 的大意就是:他(老职员)做的事情和你们没什么不一样,但拿的薪资可比你们高多了。那个人又老又贵,而你们又便宜能力又强。” Carrie 和几个同事私下一交流,都觉得 leader 的安抚实在适得其反。

“我们心里都明白,那些刚毕业的孩子,相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便宜又好用。”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我曾经很羡慕那些有“硬技术”的工作,比如编程,但程序员朋友小林告诉我:

“能力的增速跟不上年岁,再硬的技术也没用。

——小林,程序员,92年

他处于程序员最关键的时期,入行四五年,专业技术如何、适不适合做管理,都能看出个大概了。如果不想人到中年被公司辞退,那么就要提早为之后做打算。

小林的年龄危机感就来自于此,他和我一样,27岁,离开伞区很近了。

开伞区意味着你得开始准备 backup,需要能保护自己、规避风险、安身立命的东西。

我们从象牙塔跳入职场,刚开始可以尽情享受自由翱翔的刺激,因为还年轻,心脏受得了,离地面也还早,不着急。

但继续往下坠,到了二十七八岁,周围人纷纷开伞了:他们买房、开始发展副业、做培训、投资、炒股……或者再不济,结婚。

而35岁就是那个“最低开伞点”。

也许27岁的我觉得22岁的实习生“不配”焦虑;32岁的人觉得27岁的我不配焦虑;但35岁……完全有资格焦虑,35岁好像必须焦虑了。过了之后,坠落的速度就变得越来越快,你在身上摸来摸去也没找到任何有效按钮,只能仰头看着其他人缓缓上升,然后准备迎接生活带给你的粉碎性骨折。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互联网容不下35岁以上的人,那么,互联网以外呢?那些更加传统的、“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呢?

他们有的在周围人的对比下,完全感受不到行业年龄焦虑。

“同事全都是32往上,我是我们组最小的,我焦虑什么?

——gulu,国企采购,92年

有的甚至有反向年龄焦虑。

“不怕变老,怕老得太慢,还怕我根本熬不到“吃香”的年纪。

——HP,骨科实习医生,94年

还有的焦虑,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焦虑。

“我的焦虑不是个人努力就能够解决的。

——约兰达,报纸,91年

当我向一位在报社做记者的朋友约兰达表达了“我们是流量爱豆,你们才是实力派演员”的羡慕之情后,她面露苦涩,说我们彼此是围城里外。

一个人的年龄焦虑,源自于他的行业特点,也反映了这个行业发展的问题。而对于她来说,“铁饭碗”的保障在某种方面来说也是限制,所以转型也更困难。

约兰达的焦虑不在于后面有更年轻的人来顶替自己,而是无论她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现在领导的层次。

“不止是什么理想不理想的,”她苦笑了一下,“工资福利也大不如前了,‘分房’什么的待遇听着就像做梦一样。”

所以,我们没有出路吗?

所以,出路是什么?

努力往上爬吗?

“又有谁没在努力呢?可是金字塔顶只有那么一点点位置,不可能保证所有人的 happy ending。”

转行吗?

“转型的话,沉没成本太高了,年岁越大重新开始的可能性越小,虽说技能可以迁移,但一身的技能点加完了,谁舍得废掉?

发展副业吗?

“有本事靠副业挣钱的人,还焦虑什么?普通社畜下班之后就夜里了,洗漱都是硬撑的,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副业。”

好像所有的路都走不通,我们被困在金字塔底层团团转。而我面对这样的回答,实在说不出“你没时间是你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你不学新技能提升自己”这样何不食肉糜的话。

年轻人像燃料一样被投入社会机器中,熊熊地烧几年,身体被摧残得差不多了,头发和脑细胞也所剩无几,然后,便要面对“你为什么不努力跟上时代”的指责,实在太过苛刻。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当我问朋友们,你如何对抗行业中的年龄焦虑?他们的回答是:

拖着

不知道

还能咋办

以后再说吧

好像对抗不了啊

想那么多没用的干什么

反正现在还没到35,那么可以再缓一缓

某种程度上,知道每个人都一样焦虑无助又迷茫,反而可以缓解一些焦虑。但好像这些90后们,不管是真的没想清楚,还是故作佛系或丧,也都没有答案。

所以我去问了个35岁必须焦虑的人——Rocco(我的老板) ,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些或许可以让我们消化整理这份年龄焦虑的思路:

❶ 即使我们当下总担心着“以后肯定要被淘汰的”,但事实上,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对未来的自己有点信心,无论你相不相信,你总会持续学习的。

尝试扩大并优化自己的信息源。在这个时代里,拥有优质的信息就相当于你手握好的竞争武器。多去了解一些东西,就更有可能找到解决当下困境的办法。

尽早培养一门兴趣,如果有机会的话,发展为副业,并试着以此来换取报酬。《反脆弱》中提到:工资是使人成瘾的东西。也许当我们不再依赖于工资建立安全感时,会获得新的视角。对了,“尽早”的意思就是“现在”,不管你是25岁还是已经35岁了,因为今天的你永远是你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

❹ 年龄增长带来的不都是劣势,职场不仅需要会熬夜的年轻人,还需要共情能力强、理解力好、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中年人。

如果仍然焦虑,那么至少你还有很多人同行。而且越早焦虑,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越熟悉这种焦虑。这已经比别人提前一步警戒了不是吗?

“会好起来的。必须这样想。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我们都在大海中沉浮,看不到岸在哪里,时刻担心着翻船,不知道有没有走对方向。焦虑没过额头,我们时常感到喘不过气来。

但每个人手中都有一颗救命稻草,可能是一丝信心,可能是不靠谱的梦想,可能是什么别的。

要抓住它啊。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90后的青春饭,已经吃完了?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jiayouks/19315.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