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9 14:10:22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江苏省江都市
看点 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给我们的身心带来巨大影响。想要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我们更需要对疫情有所了解。近期,日本放送协会(NHK)制作推出了全球首部聚焦新冠病毒的纪录片《紧急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部55分钟的纪录片在讲述病毒与其影响的同时,也探讨了疫情之下,敬畏生命、信息透明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文丨周滢滢 编丨Travis
最近, 全球首部聚焦新冠病毒的纪录片《紧急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早在2月9日, 日本放送协会(NHK)就制作推出了这部片子,而当时,距离 世界卫生组织(WHO)意识到新型病毒的存在,也才过了一个月的时间。
日本媒体的反应速度之快,令人惊讶,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客观公正、科学精神,与人性关怀,也令人敬佩。
受时间限制,这部纪录片,所统计的疫情相关数据和信息,并不代表目前的最新进展。
但是,这部55分钟的纪录片,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对生命的敬畏
纪录片的开头,就是疫情下,普通个体的日常生活。
有在武汉的日本企业管理者,他每天都通过远程视频,了解每一位员工的身体情况和家人情况;
其中,一名员工,则每天在酒店里自我隔离,他每天只回家一趟,就是取走妻子放在家门口的饭菜,全程不讲一句话;
也有身在外地,只能隔着视频,牵挂武汉受感染家人的儿子… …
这些晃动却真实的手机镜头,展现的,是灾难中每一个普通个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左右滑动浏览
虽然,新冠肺炎致死率低于非典,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疫情爆发到现在,全国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依旧不断攀升。这并非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离世,还有支离破碎的家庭。
片中, 曾经参与WHO指挥封锁SARS的日本感染症专家, 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押谷仁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我们人类不是单纯的一个数字。就算这个病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致死率,对于去世的人来说,也不能成为什么安慰,于事无补。
每一天,以武汉为中心,很多人在去世。不要光用数字去衡量这些。 应该要正视,实际上有众多人的生命逝去了这一点。
要把会有人死不瞑目这件事,也考虑进去。“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让人联想到日本导演北野武的这句话: “灾难不是死了200万人,而是死了一个人的灾难,发生了两百万次。”
北野武导演
对生命的敬畏,不是仅仅敬畏自己所处城市,或本国人的生命。
在这部片子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贯穿始终。
武汉实施封锁前,就有500万人从武汉迁移到了中国各地和全世界,客观上扩大了全球被感染的态势。
对此,这部纪录片并没有“指责”,也没有“歧视”来自疫区的人民。
押谷仁教授客观地指出,中国政府采取武汉封城,是十分正确的决断,无奈还是太迟了。 不过,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决策也没有跟上。
他还一再地强调: "中国,是这次防疫战里,非常重要的一个伙伴。"
的确,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口流动的速度和范围,已经与2003年非典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无论是这次的病毒,还是海啸、山火,或是任何一场灾难,都需要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全世界共同应对。
就像片中女主持人强调的:“他国发生的感染,不光是他国自己的事情。”
纪录片中,类似这种在灾难面前,对疫情国家的感同身受和公正客观,还有很多。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感染症专家押谷仁教授,非常公允地评价了武汉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
“武汉在初期,可能错误地采取了类似SARS的应对策略。 恐怕轮到我们,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此外,他还引导大家,正确看待武汉患者高死亡率的事实。
“武汉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城市,汇集着很多与日本医疗水平不相上下的医院。从各种科学杂志发表的数据来看,为感染者提供高水平医疗的医院是有的。
即使这样的医院,也有拯救不了患者生命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武汉的医疗水平很低,并在这方面看低他们。”
不过他也强调,“从武汉的经验上,我们也要学习到,不能让医疗现场产生混乱。需要反思,想要不让这种情况发生要如何做。”
信息透明,是当下的“疫苗”
一直以来,大家都会将新冠病毒与基因序列相似的SARS进行比较。
“为什么,我们17年前就经历了非典,到今天依然没能研制出相应的疫苗?”
这部纪录片,通过采访多位科研工作者,向我们冷静、客观地介绍了新冠病毒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让全世界的先进医疗和科研人员束手无策的“残酷真相”。
首先,新冠病毒与SARS,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对比SARS,新冠病毒不仅感染扩散快,而且症状不明显的潜伏期,也具备二次感染的特性,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病毒。”
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金冬雁,率领新型冠状病毒研究组,他根据1月5日在深圳一家医院就诊的一家六口人中,有一个人完全没有症状的情况,首次提出了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的报告。
也就是说,轻症患者或者没有症状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继续传染给周围的人,给预防感染和封锁带来很大的挑战。
可惜,从发现无症状感染,到官方把这种现象公之于众,也已经是十日之后了。
再加上,无症状感染者,也能扩散病毒,使这次疫情更加严峻。
北海道大学医学研究院的西浦博教授,分析患者感染路径后发现,感染后的人又传染给其他人,平均用了 3.4天的时间。而要将感染者接触过的人全部搞清楚,是非常困难的。
更让人绝望的是,目前没有特效药。
虽然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进行对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但是 疫苗从开发,到能给人临床实验,至少要花费1年时间。美国一家医药公司,目标是要将研制周期缩短至4个月。
纪录片在告诉观众这一事实的同时,也通过疫苗研究的原理,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研制周期。
目前,中国科学院在已存的药物基础数据库中,找到了三十种有望抑制新冠病毒的药物,也为各国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通过既有药物的使用,的确出现了症状改善的患者。不过,这也只是个例,能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治疗药物,还需要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智慧合作。
为什么,这部片子要花大力气,去整理这些可能让人“恐慌”的事实?
正如白岩松所说, 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信息透明,就是最好的“疫苗”。
也许有关疫情的很多事实,颇为冷峻,可能会让人心生恐慌,但是它却能帮助大家正确冷静地,面对病毒的威胁,做好防控。
人类,在反思中前进
每一次灾难、重大变故发生,随之而来的总是铺天盖地的谣言。
WHO就曾指出:这些社交网络上真真假假的信息,构成了一种 “信息疫情 ”。
谣言,已经成了世界各国的顽症,日本,也是不堪其扰。
纪录片中,总结了疫情爆发后,从推特上汇总而来的关键词。其中,一个关键词是“逃跑”,背后的传闻是,些有可能携带病毒的游客,从机场逃跑。
甚至还有“生化武器“这样的关键词,传谣这次病毒实则是一种生化武器。
这些日本版本的谣言,竟然和中国语境下的“一夜逃离武汉”“美国阴谋论”等有很多相似之处。
看来,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谣言。
谣言是每个国家都要去面对和处理的难题。我们不妨花时间好好去思考,为什么谣言会大范围传播?我们该如何制止谣言?
对此,押谷仁教授认为, 人们会倾向性地去关注一些轰炸性的消息。
因此,政府需要认真地去说明引导,将公众的疑问一个个解释清楚,“政府政府好好说,国民也会理解的。如此一来,这种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除了对处理谣言问题的思考, 这部片子最大的反思,在于坦诚日本在首例患者确诊中所走的弯路。
日本境内首例感染者,是奈良县的一个大巴司机。
他在担任武汉来日旅行团司机期间,出现咳嗽发冷的症状,可当时的旅行团内,没有游客出现这样的症状。
因此,当他去指定医疗机构排查的时候,医生没有安排他做新冠病毒的检查。
结果,这位患者被认为是普通感冒,而错失了隔离。整整11天后,当他再次去医院检查,才被确诊为病毒感染。
可以想见,这11天里,有多少人会因此而受感染。
NHK将这一事件公之于众,让民众看到日本政府在诊断排查上的疏漏和大意。
经过此次事件,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当于卫生部),从原来只排查与 "有发热或肺炎类症状的武汉人" 接触过的人,扩大为 "武汉在内的湖北省人,无论有无症状" 的接触者。
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吗?显然没有。
日本政府依然疏忽了感染路径的复杂性。
不久,一位从中国重庆返日的患者,高烧伴有咳嗽,医生联系保健所,要求进行病毒检查,却被拒绝了,因为他不满足接触湖北省人的条件。
“只能当作普通感冒,患者被告知没事就回去了”,对此医生也很无奈。
因为检查机制的问题,导致日本的疫情也错失了最佳的封锁。
纪录片如实呈现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所犯的错,所走的弯路,成了日本在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时,一记最好的警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部日本最先拍摄的新冠病毒纪录片,也许可以让我们以一个新的视角,来反思我们在这次疫情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keyan/30958.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上一篇: SAT官方取消3月14日中国学生考试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